投稿系统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> 期刊目录
1858—1911年珠三角地区鸦片走私与缉私



摘要: | 珠江三角洲地区水网密布的自然环境和香港、澳门这两个自由港的存在,为晚清时期鸦片走私进入内地提供了极其便利的条件。围绕着鸦片这棵巨大的摇钱树,走私与缉私成为了各方较量的一个竞技场。中外走私商利用港澳的特殊环境与外国领事裁判权,同香港政府、广东腐败官员相互勾结,组织起庞大的走私网络并配以先进武器,进行猖獗的走私活动以牟取暴利。为打击鸦片走私,海关和广东地方政府试图通过加强缉私船武器配备、建立沿岸警戒线、雇佣线工、实行奖惩等措施来抑制走私,虽收到一定成效,但都是治标不治本的一时之计,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走私问题。到1887年开始实行鸦片税厘并征政策,设立拱北关和九龙关,从而将华船也置于严密掌控之下,使鸦片走私活动受到进一步打击,但鸦片走私并未因此销声匿迹。 |
作者: | 马光 |
作者单位: | 比利时根特大学—奥地利萨尔茨堡大学、澳门大学博士研究生 |
期刊: | 世界民族 |
年.(期):页码 | 2014.(6):0-0 |
中图分类号: | |
文章编号: | |
关键词: | 鸦片走私 海关缉私 常关 新关 珠三角 |
欢迎阅读《外国文学评论》!您是该文第5332位读者! |